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1例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从医院到家庭过渡期的护理
钱丽清, 陆晓燕, 李丽玲, 蒋思远, 胡晓静
中华护理杂志    2024, 59 (2): 210-213.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02.012
摘要304)   HTML0)    PDF (858KB)(18)    收藏

总结1例重度Ⅱ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从住院到家庭过渡期的护理。该患儿由BPD专病护士全程进行一对一护理,其从医院到家庭过渡期的护理要点:实施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护理,确保患儿血氧饱和度稳定;提供营养支持,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实施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改善患儿的神经运动发育;实施家庭参与式护理,促进患儿的主要照护者掌握照护知识与技能;开展多学科团队个体化出院随访,提高患儿居家护理质量。患儿住院106 d后顺利带气管切开套管出院,2岁6个月时行气管切开闭合术,术后患儿可自主呼吸,无呼吸困难症状,回归正常家庭生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阶段性经口喂养促进方案在胎龄小于32周早产儿中的应用研究
王丽, 吕天婵, 李丽玲, 窦亚兰, 王源, 李昭颖, 于玲, 唐熙, 姚莉莉, 宦夏, 胡晓静
中华护理杂志    2023, 58 (6): 701-706.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3.06.009
摘要317)   HTML0)    PDF (812KB)(17)    收藏

目的 探讨阶段性经口喂养促进方案在胎龄<32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连续选取2020年1月— 12月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儿科医院NICU收治的128例胎龄<32周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阶段性经口喂养促进方案进行喂养,对照组采用NICU常规喂养方法。比较两组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开始经口喂养时及首次经口摄入50%医嘱奶量时的日龄、纠正胎龄和体重,住院时间以及喂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共脱落5例,最终试验组纳入61例,对照组纳入62例。试验组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的纠正胎龄小于对照组;开始经口喂养及首次经口摄入50%医嘱奶量时的日龄、纠正胎龄小于对照组,体重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喂养相关并发症。 结论 实施阶段性经口喂养促进方案有利于胎龄<32周的早产儿更早达到完全经口喂养。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非营养性乳房吸吮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的影响
李丽玲, 王丽, 于玲, 吴熹, 严卫丽, 曹云, 窦亚兰, 王胤, 胡晓静
中华护理杂志    2023, 58 (12): 1422-1426.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3.12.002
摘要254)   HTML0)    PDF (1002KB)(12)    收藏

目的 探讨非营养性乳房吸吮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的影响。 方法 连续纳入2020年7月—2021年6月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NICU收治的148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通过随机区组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74例。在机械辅助通气停止后,试验组每天进行1次非营养性乳房吸吮,每次5 min,且在每次管饲前吸吮安慰奶嘴5 min;对照组仅在每次管饲前吸吮安慰奶嘴5 min。比较两组达到完全经口喂养的时间、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的纠正胎龄、早产儿母乳喂养行为量表评分、亲母母乳喂养天数及出院当日母乳喂养率。 结果 试验组脱落2例,对照组无脱落病例。试验组达到完全经口喂养的时间为(12.29±4.12) d,对照组为(16.87±7.42) 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的纠正胎龄为(36.45±1.54)周,对照组为(36.13±4.59)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4)。出院时,试验组早产儿母乳喂养行为量表评分为[12.0(10.0,13.0)]分,对照组为[6.0(1.5,8.5)]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住院期间,试验组亲母母乳喂养天数为[47.0(33.8,62.8)] d,对照组为[37.5(19.0,56.3)] 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1)。试验组出院当日母乳喂养率为84.7%,对照组为66.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 结论 实施非营养性乳房吸吮可以缩短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达到完全经口喂养的时间,促进其母乳喂养行为成熟,增加住院期间亲母母乳喂养天数,提高母乳喂养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NICU早产儿口腔吸吮功能变化趋势的研究
吕天婵, Akhbarzadeh Saeed, 胡晓静, 张玉侠, 李丽玲, 曹云, 顾莺
中华护理杂志    2023, 58 (10): 1219-1224.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3.10.010
摘要216)   HTML0)    PDF (693KB)(6)    收藏

目的 分析NICU早产儿的口腔吸吮功能随其纠正胎龄增长而变化的趋势,以及口腔吸吮功能与其经口喂养进程间的关系。 方法 2018年4月—2019年4月,便利选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NICU收治的早产儿作为调查对象,分别在其纠正胎龄为32~36周时,采用自行研发的早产儿口腔吸吮功能测量器评估其口腔吸吮功能,评价指标包括平均吸吮负压峰值、平均吸吮正压峰值、平均吸吮负压波峰间隔时间、平均吸吮正压波峰间隔时间、平均吸吮正压-负压波峰间隔时间、吸吮负压个数、吸吮正压个数。同时分析早产儿纠正胎龄32周时口腔吸吮功能与其开始经口喂养、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纠正胎龄的相关性。 结果 最终纳入132例早产儿。分析结果显示,随着纠正胎龄增长,早产儿的平均吸吮负压峰值、平均吸吮正压峰值逐渐升高(P<0.001),吸吮负压和吸吮正压个数逐渐增多(P<0.001),平均吸吮负压波峰间隔时间、平均吸吮正压波峰间隔时间以及平均吸吮正压-负压波峰间隔时间逐渐缩短(P<0.001)。早产儿纠正胎龄32周时的平均吸吮正压峰值与其开始经口喂养时的纠正胎龄呈负相关(r=-0.217,P=0.040),纠正胎龄32周时的平均吸吮负压波峰间隔时间与其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的纠正胎龄呈正相关(r=0.334,P=0.002)。 结论 NICU早产儿口腔吸吮正压和吸吮负压随其纠正胎龄增长而变化的趋势相同。纠正胎龄32周时,早产儿的平均吸吮正压峰值与其开始经口喂养时的纠正胎龄呈负相关,平均吸吮负压波峰间隔时间与其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的纠正胎龄呈正相关。在开始经口喂养准备评估时,护理人员应关注早产儿吸吮正压的峰值,在进行口腔运动干预促进完全经口喂养时,应关注其吸吮频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非营养性乳房吸吮在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研究进展
李丽玲, 胡晓静
中华护理杂志    2022, 57 (22): 2728-2732.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2.22.006
摘要385)   HTML2)    PDF (758KB)(10)    收藏

早产儿生理功能发育不成熟,常因经口喂养不足而延迟出院。该文围绕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的重要性、非营养性乳房吸吮在促进其经口喂养中的作用、非营养性乳房吸吮的实施方法及注意事项等进行综述,同时分析了国内开展非营养性乳房吸吮可能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为临床改进早产儿经口喂养护理策略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长三角地区极/超低出生体重儿不同乳品种类搭配喂养现状的调查研究
王丽, 吕天婵, 李丽玲, 金玉梅, 王燕, 唐云飞, 马月兰, 窦亚兰, 刘婵, 曹云, 宦夏, 张莉, 曹素珍, 黄国英, 胡晓静
中华护理杂志    2022, 57 (16): 1956-1961.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2.16.006
摘要358)   HTML0)    PDF (759KB)(4)    收藏
目的 分析长三角地区各医疗机构的极/超低出生体重儿不同乳品种类搭配喂养的现状,为临床中该类群体喂养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 2019年1月—12月,采用NICU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情况调查表,回顾性收集长三角地区5所三级甲等医院NICU胎龄≤35周且出生后24 h内入院的极/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获得不同乳品种类搭配喂养的情况,同时比较纯母乳喂养组和亲母母乳不足时使用配方奶补足组患儿喂养的相关临床指标。 结果 共收治极/超低出生体重儿830例,最终纳入667例。其中仅接受亲母母乳喂养82例(12.3%),仅接受捐赠母乳喂养5例(0.8%),接受亲母母乳+捐赠母乳喂养65例(9.8%),以上3种方式统称为纯母乳喂养,共计152例(22.9%)。接受捐赠母乳+配方奶喂养34例(5.1%),仅接受配方奶喂养75例(11.2%),接受亲母母乳+配方奶喂养333例(49.9%),接受亲母母乳+捐赠母乳+配方奶喂养73例(10.9%)。使用纯母乳喂养组肠外营养天数少于配方奶补足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迟发性败血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长三角地区各医疗机构的极/超低出生体重儿纯母乳喂养情况不容乐观,亲母母乳不足时以配方奶进行补足喂养仍然不如纯母乳喂养效果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国外早产儿父亲实施袋鼠式护理的研究进展及启示
曾欣, 李丽玲, 胡晓静
中华护理杂志    2022, 57 (15): 1898-1903.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2.15.016
摘要306)   HTML0)    PDF (847KB)(5)    收藏

父亲是早产儿的主要照护者之一,在母亲无法实施袋鼠式护理时,父亲是重要的替代人选。目前,国外已广泛开展由父亲实施的袋鼠式护理,相关研究较多,而国内则处于起步阶段。该文综述了国外早产儿父亲实施袋鼠式护理的意义、实践方法,分析了父亲实施袋鼠式护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旨在为国内开展相关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超低出生体重儿精细化照护培训方案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唐云飞, 朱亭立, 胡晓静
中华护理杂志    2021, 56 (2): 177-182.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1.02.003
摘要611)   HTML4)    PDF (886KB)(41)    收藏

目的 构建、实施并评价超低出生体重儿精细化照护培训方案的有效性。方法 构建超低出生体重儿精细化照护培训方案,包括课前预习、个体化发育支持护理评估程序、气道集束化照护技术、营养喂养技术、血管通路的建立和管理技术、家庭参与式照护技术。2019年3月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护士按超低出生体重儿精细化照护培训方案进行培训,应用柯氏评价模式评估培训效果。结果 培训后97.0%的护士对精细化照护内容满意,94.1%的护士对教学形式满意,91.2%的护士对教学环境满意;100%的护士认为培训后改变了护理态度,增加了为超低出生体重儿提供更好护理的信心;培训前护士理论考核成绩为(59.7±13.6)分,培训后为(88.4±6.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763,P<0.001);培训前后嗅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的发育支持,疼痛管理,动脉、静脉置管规范,可视化穿刺,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和维护、手法复位、原位换管,脐动脉、静脉维护,父母支持模式、袋鼠式护理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构建的超低出生体重儿精细化照护培训方案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对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能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新生儿科护士实施以家庭为中心护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钱葛平, 陆春梅, 王珏, 缪静, 胡晓静
中华护理杂志    2020, 55 (5): 735-739.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0.05.0021
摘要343)   HTML2)    PDF (802KB)(6)    收藏

目的 了解新生儿科护士实施以家庭为中心护理(family centered care,FCC)的真实体验,探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需求,为开展大范围FCC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选取2019年1月—3月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科工作的61名护士进行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提炼主题。结果 提炼出新生儿科护士实施FCC体验的3个主题:护士在实施FCC过程中表现出多重情感体验;实施FCC对新生儿父母有众多帮助;现阶段实施FCC仍存在诸多障碍。 结论 实施FCC是新生儿护理模式的发展趋势,实施过程中要重视护士的压力与需求,保持与新生儿父母的有效沟通,但技能的掌握需要组织的指导与支持,并需提供学习的途径与平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NICU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现况调查
杨童玲, 胡晓静, 吕天婵
中华护理杂志    2019, 54 (9): 1369-1372.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19.09.017
摘要615)   HTML3)    PDF (1056KB)(22)    收藏

目的 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unit,NICU)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7月1日—12月31日,采用自行设计的NICU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资料收集表对某三级甲等医院NICU中384例患儿的医源性皮肤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为15.1%;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包括撕拉胶布、持续气道末正压通气以及气管插管压迫鼻部皮肤、经皮血氧饱和度探头压迫皮肤、臂部皮肤保护不当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ICU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患儿的住院时间及出生体重(P<0.05)。结论 NICU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高,患儿出生体重越小、住院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早产儿三元整合式教育方案的构建与实施
胡晓静, 李丽玲, 刘婵, 陆春梅, 钱葛平, LeeSK, 曹云
中华护理杂志    2019, 54 (11): 1626-1629.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19.11.005
摘要400)   HTML0)    PDF (1021KB)(7)    收藏

目的 建立早产儿三元整合式教育方案,并探讨其培训效果。方法 组建三元整合教育团队,按照早产儿的发育发展特点构建教育课程,搭建教育平台,包括开办家长学校、开展家长微课堂、视频引导、家长床旁照护操作培训等。采用NICU家长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并比较培训前后家长满意度。结果 培训后早产儿家长的满意度总分为(191.90±0.20)分,培训前满意度总分为(176.00±4.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8,P<0.001);培训前后家长的知识和信息维度、家长参与照护维度、医护人员专业态度维度得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83,P1<0.001;t2=-27.30,P2<0.001;t3=-27.10,P3<0.001)。结论 早产儿三元整合式教育方案能提升家长的照护知识和参与照护能力,提高家长对医护人员专业态度的满意度。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的循证实践
杨漂羽 张玉侠 胡晓静 顾莺 陆春梅 李丽玲 曹云 王来栓
中华护理杂志    2018, 53 (6): 656-661.  
摘要1388)      PDF (896KB)(12)    收藏
目的 评价《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循证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相关证据应用于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中的效果。 方法 以渥太华证据转化模式为框架,通过评估现状、构建循证方案、应用循证方案、评价效果4个阶段,于2015年6月—2016年7月从《指南》中选择适宜证据构建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循证实践方案,并应用到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母乳喂养实践中, 通过前后对照研究来评价循证实践方案的应用效果。 结果 循证实践方案应用了《指南》中的76条证据。 循证实践后,护士母乳操作规范化程度提高,患儿首次获得母乳的时间提前,全肠内喂养时间提前,母乳喂养量增加。 家长母乳喂养的依从性提高,母乳喂养相关操作规范化,母乳质量安全得到保障。 实践方案确立的流程、制度、工具等融入护士工作系统,并形成规范化的教育培训体系。 结论 根据《指南》构建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循证实践方案可用于指导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母乳喂养,具有可行性、适用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循证指南的改编及评价
杨漂羽 施姝澎 张玉侠 顾莺 曹云 王来栓 胡晓静 陆春梅
中华护理杂志    2018, 53 (1): 57-64.  
摘要938)      PDF (1065KB)(30)    收藏
目的 通过改编现有指南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循证指南。方法 以指南改编方法为指导,结合我国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临床实践现况,系统检索现有的母乳喂养相关指南及系统评价,采用AGREE Ⅱ评价指南,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证据内容的遴选和整合;对改编后形成的指南进行可用性调研和专家外部评审。结果 共纳入10份指南、3份证据总结和4份系统评价,改编形成的《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循证指南》共包含83条证据,内容涉及母乳喂养的倡导、母乳筛选、采集、存储、运送、接收、相关操作、质量管理8个方面,可应用性好,专家评审一致推荐使用。结论 指南改编形成的高质量的证据资源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可靠的证据支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初乳口腔滴注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状况的效果研究
季福婷 张玉侠 胡晓静 吕天婵
中华护理杂志    2016, 51 (10): 1157-1160.  
摘要613)      PDF (652KB)(22)    收藏
目的 探究口腔滴注初乳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状况的影响。 方法 随机将 64 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分配到实验组( n=32 )和对照组( n=32 )。 实验组使用生母冷藏初乳进行口腔滴注, 1 次 /4h , 0.2 ml/ 次,持续 7 d 。 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滴注,其余干预措施一致。 收集并记录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喂养状况,包括:每日预计完成奶量、实际摄入奶量、潴留次数及潴留总量;达到全胃肠道营养及完全不潴留时的胎龄;发生喂养中断的例数及原因。结果① 出生后第 10 天、第 11 天、第 13 天两组患儿的潴留次数、潴留量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② 两组患儿达全胃肠道营养以及完全不潴留时胎龄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8 )。 ③ 喂养中断发生人数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3 )。结论 初乳口腔滴注可以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状况,减少胃潴留的发生,缩短患儿达到全胃肠道营养的胎龄,降低喂养中断的发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